进口食品进入国内市场,需经过规范的报关报检流程。这一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且有严格标准。以下将拆解食品进口报关报检流程的各环节要点,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前期资质与备案准备
收发货人备案:进口食品,境内收货人需完成备案,分网上申请与现场确认两步。进口商要填写食品收货人备案申请表,同时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法人身份证明、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进出口货物报关登记证、自理报检备案登记表等复印件(并校验正本)。
此外,还需准备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进口食品流通许可证、日常工作管理制度表、经营范围存放地点说明等文件。若企业近两年内曾从事食品进口、加工和销售,需提供相关说明。需注意,收货人必须有食品经营相关范围及食品流通许可证。部分特殊食品,如进口奶粉、橄榄油,还需到北京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备案。
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依据海关总署相关规定,部分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需由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向海关总署推荐注册,像肉与肉制品、肠衣、水产品等18类食品在此列。注册时需提交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推荐函、企业名单与企业注册申请书等材料。18类以外其他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采用“企业自行申请”模式,提交企业注册申请书等材料即可。需注意,注册的HS和CIQ要和后续进口申报一致,否则会退单,目前注册有效期为5年。
标签准备:进口预包装食品的中文标签需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标签应包含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者信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核心信息。虽然自2024年起,进口食品标签备案已取消,但企业仍要确保货物到港前标签设计审核无误,避免因标签问题致使货物滞留或整改。
货物到港后的操作
换单:货物抵达港口后,首要操作是码头换单。进口商或其代理人需凭手中的正本提单到船公司或其代理处换取提货单,这是后续报关报检的必备单据。换单过程中,需仔细核对提单与提货单上的信息,如货物名称、数量、收货人等,确保准确无误。
进口报检:食品进口属于法检货物(监管条件为A/B),进口商需向检验检疫部门申报检验。报检时要提供运单(COPY盖公章)、箱单、发票、合同COPY件、原产地证书(正本)、卫生证书(正本)等文件。检验检疫部门会审核货物包装、标签、品质、卫生等方面。正常情况下,出通关单需2-3天,时间受商检老师审单速度及申报食品的品名数量等因素影响。
进口报关:进口商向海关提交报关单及相关单证,包括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原产地证书、卫生证书、中英文标签等。海关审核申报信息,审定货物价格,判断有无低报、瞒报情况,并可能查验货物。查验旨在核实货物实际状况与申报信息是否相符,涵盖数量、质量、规格、原产地等方面。
缴税:海关审核报关单与单证后,会出具税单。进口商需按税单金额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费。税费计算依据货物的完税价格、税率等确定。及时缴税是货物顺利通关的关键,否则会影响货物放行时间,甚至产生滞纳金。
海关查货放行:海关完成审单、查验(若有)、征税等手续,如未发现问题,将放行货物。进口商凭海关放行通知书安排提货,可将货物运输至指定仓库或销售场所。
后续检验与证书获取
商检查货抽样检验:海关放行后,商检部门会对食品抽样检验。通常每个品种抽取3瓶检验,内容包括食品质量、安全性、微生物指标、添加剂使用等是否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若检验不合格,海关将依据具体情况,采取退运、销毁等措施。
出检验检疫卫生证书:经检验检疫,食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商检局将出具检验检疫卫生证书。此证书是食品合法销售的重要凭证,进口商取得证书后,方可将食品投放市场销售。
了解食品进口报关报检流程,能帮助企业少走弯路,保障进口食品顺利通关上市。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要严格按要求准备材料,确保各个环节合规。